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打肌肉针有什么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25-04-23 14:25 相关企业:复禾医药

肌肉注射需注意注射部位选择、消毒规范、进针角度、药物性质观察及注射后护理。

1、部位选择:

优先选择肌肉丰厚且远离神经血管的区域,成人常用臀大肌外上象限或三角肌部位。臀大肌注射需定位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外上1/4处,避开坐骨神经走行区。儿童建议选择股外侧肌,该区域肌肉发育较好且操作安全性高。长期注射者需轮换部位,避免局部硬结形成。

2、消毒规范:

使用75%酒精或0.5%碘伏以穿刺点为中心螺旋式消毒,直径不小于5cm,待消毒剂自然干燥后再进针。油剂药物需改用碘伏消毒,避免酒精影响药物吸收。消毒后禁止触碰穿刺部位,若发生污染需重新消毒。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需延长消毒时间至30秒。

3、进针技巧:

绷紧皮肤后快速垂直进针,深度需达肌层,通常成人臀肌进针2.5-3cm,瘦弱者适当减少。注射前回抽确认无回血,避免药物误入血管。推注速度控制在10秒/毫升,刺激性药物如维生素B12应更缓慢。拔针后用无菌棉签按压3-5分钟,凝血功能障碍者延长至10分钟。

4、药物处理:

混悬液类药物如长效青霉素需充分摇匀,油剂药物需预热至37℃以降低黏稠度。两种药物混合注射前需确认配伍禁忌,如维生素B1与碱性药物不可混合。需深部注射的药物如黄体酮应选用7号以上长针头,避免浅表注射导致皮下硬结。

5、异常处理:

注射后出现局部红肿热痛可冷敷24小时后改热敷,硬结可用50%硫酸镁湿敷。若发生晕针立即平卧并监测生命体征。罕见药物过敏需立即停止注射,保留余药及注射器送检。注射部位持续出血或出现肢体麻木需排查血管神经损伤。

肌肉注射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或揉搓注射部位,观察有无迟发过敏反应。日常可补充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适当食用富含蛋白质食物如鸡蛋、鱼肉加速肌肉恢复。长期注射者建议定期进行超声检查评估肌肉状态,必要时采用红外线理疗促进药物吸收。注射部位出现持续疼痛或功能障碍需及时就医排除脓肿或神经损伤。

上一篇:治疗血管堵塞的药 下一篇:胃疼肚子疼怎么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