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如何预防药物过敏

发布时间:2025-09-12 11:24 相关企业:复禾医药

预防药物过敏需从用药前评估、规范用药流程、密切观察反应等多方面入手。主要有详细询问过敏史、避免交叉过敏药物、规范药物皮试操作、用药后密切观察、备好急救措施等方法。

1、询问过敏史

用药前需详细询问患者既往药物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重点记录曾引发过敏反应的药物名称、过敏症状及严重程度。对青霉素类、头孢类、磺胺类等易致敏药物需特别关注。有严重过敏史者应在病历显著位置标注警示信息,避免再次接触同类或结构相似药物。

2、避免交叉过敏

部分药物存在交叉过敏现象,如对青霉素过敏者可能对头孢菌素类产生交叉反应。选择替代药物时需查阅药物化学结构,避免使用具有相似活性基团的药物。中药注射剂如清开灵、双黄连等也需警惕成分交叉致敏可能。

3、规范药物皮试

对规定需皮试的药物如青霉素、破伤风抗毒素等,必须严格按规范进行皮肤过敏试验。皮试液需现配现用,注射部位选择前臂屈侧,同时设置生理盐水对照。皮试后观察30分钟,出现红晕直径超过3毫米或伴伪足为阳性反应。

4、用药过程观察

首次用药或易过敏药物静脉滴注时,初始15-30分钟需缓慢滴注并专人监护。门诊患者注射后应留观30分钟。警惕皮肤瘙痒、红斑、胸闷等早期过敏信号,出现异常立即停药并评估。生物制剂、造影剂等需特别注意迟发型过敏反应。

5、急救准备

使用易致敏药物的场所应配备肾上腺素注射液、地塞米松等急救药品及氧气、气管插管设备。医务人员需掌握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对高风险患者可预防性使用抗组胺药物。患者出现喉头水肿、血压下降等严重反应时立即启动急救预案。

除规范医疗操作外,患者应建立个人药物过敏档案,避免自行用药。出现可疑药物疹时应记录用药清单并及时就诊。过敏体质者就医时需主动告知过敏史,必要时佩戴医疗警示手环。日常避免滥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易致敏药物,中药汤剂使用前需充分煎煮以降低致敏性。医疗机构需定期更新药物过敏警示系统,加强医务人员过敏抢救培训,从多环节降低药物过敏风险。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癌好区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