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衰竭可引发肝性脑病、凝血功能障碍、肝肾综合征、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1、肝性脑病:
急性肝衰竭时肝脏解毒功能丧失,血氨等毒性物质蓄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早期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颠倒,进展期出现定向力障碍、行为异常,严重时可发展为昏迷。需通过限制蛋白质摄入、乳果糖导泻等措施降低血氨,必要时行人工肝支持治疗。
2、凝血障碍:
肝脏合成凝血因子能力急剧下降,表现为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甚至颅内出血。实验室检查可见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需及时补充新鲜冰冻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同时预防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保护消化道黏膜。
3、肝肾综合征:
肝脏血流动力学紊乱引发肾血管收缩,导致功能性肾衰竭。表现为少尿、氮质血症,但尿钠浓度降低。需严格控制液体出入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必要时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4、继发感染:
免疫功能低下易并发肺部感染、自发性腹膜炎或败血症。常见病原体包括革兰阴性杆菌和葡萄球菌。需定期监测感染指标,经验性使用广谱抗生素,同时加强口腔和呼吸道护理。
5、多器官衰竭: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可导致循环衰竭、呼吸衰竭等多系统功能障碍。需进行重症监护,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必要时机械通气支持,肝移植是根本治疗手段。
急性肝衰竭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每日监测体重和24小时尿量。饮食采用低脂、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的流质或半流质,必要时通过鼻饲提供营养支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翻身预防压疮。心理上需给予患者和家属充分支持,解释病情变化和治疗方案。环境保持安静,减少声光刺激,特别是肝性脑病患者。定期复查肝功能、电解质和血氨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