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感染需根据具体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抗真菌药物,常见药物包括唑类、多烯类和烯丙胺类。
1、浅表真菌感染:
浅表真菌感染如足癣、体癣等,通常采用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唑类药物如克霉唑、咪康唑可抑制真菌细胞膜合成,适用于皮肤黏膜感染。烯丙胺类药物如特比萘芬能干扰真菌固醇合成,对皮肤癣菌效果显著。使用时应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抓挠防止扩散。合并细菌感染需配合抗菌药物,疗程一般持续2-4周。
2、深部真菌感染:
深部真菌感染如念珠菌血症、曲霉病等需系统用药。多烯类两性霉素B通过破坏真菌细胞膜发挥作用,是侵袭性感染的一线药物。三唑类如氟康唑、伊曲康唑对念珠菌和隐球菌有效,伏立康唑对曲霉病疗效更佳。治疗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疗程根据感染部位和免疫状态调整,可能需数月。重症患者可联合棘白菌素类如卡泊芬净增强疗效。
真菌感染治疗需结合病原学检查和药敏结果,避免自行用药导致耐药。日常注意穿透气衣物,避免共用个人物品。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免疫力低下者应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的蔬果增强皮肤屏障功能。症状加重或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复诊调整方案,深部感染患者建议住院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