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松弛可以通过症状和医学检查进行判断。常见表现包括咳嗽或打喷嚏时漏尿、下腹坠胀感、性生活质量下降等,产后女性及中老年人群是高发群体。
一、自我观察症状
盆底肌松弛最典型的表现是压力性尿失禁,即在腹压突然增加时出现不自主漏尿,如大笑、跳跃或提重物时。部分患者会感到阴道口有肿物脱出,尤其在久站后明显,平卧时可能回缩。长期便秘者若发现排便需用手辅助按压会阴部,也提示可能存在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生活中出现阴道排气声或快感减弱,同样需要警惕。
二、居家自测方法
排尿中断试验可在如厕时尝试:排尿过程中突然收缩肌肉中断尿流,若能立即停止且无尿液滴漏,说明肌力尚可。凯格尔运动测试采取仰卧位,将洗净的手指放入阴道,收缩肌肉时应感受到明显包裹感和向上提拉力,持续5秒以上为合格。使用阴道哑铃锻炼时,最轻规格20g放入阴道后站立行走不掉落,说明基础肌力达标。
三、医学诊断方式
医院常用盆底超声检查测量静息和收缩状态下的肌肉厚度变化,观察膀胱颈移动度。肌电图检查能定量分析肌肉神经传导功能,判断损伤程度。POP-Q评分通过测量阴道壁膨出距离客观分度,轻度松弛指脱垂部位距处女膜缘1cm以内。尿动力学检查可鉴别压力性尿失禁与急迫性尿失禁,指导后续治疗方案选择。
建议每日进行凯格尔运动训练,分早中晚三组练习,每组收缩10-15次,配合腹式呼吸效果更佳。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E,促进肌肉修复,避免长期负重和慢性咳嗽增加腹压。游泳和瑜伽等低冲击运动有助于增强核心肌群协同能力,产后42天应常规进行盆底功能评估。症状持续加重者需及时就医,重度脱垂可能需要考虑盆底重建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