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长小水泡可能由接触性皮炎、汗疱疹、真菌感染、单纯疱疹或烫伤等原因引起。
1、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接触刺激性物质或过敏原后引发的炎症反应。常见诱因包括清洁剂、金属饰品、染发剂等。水泡周围通常伴有红肿和瘙痒,可能伴随灼热感。治疗需避免接触致敏物质,局部可涂抹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如氢化可的松,严重时需口服抗组胺药物。
2、汗疱疹:
汗疱疹属于湿疹的特殊类型,与多汗、精神紧张或过敏体质相关。表现为手掌、指侧对称分布的密集小水泡,伴随剧烈瘙痒。发作期需保持手部干燥,避免抓挠,可使用炉甘石洗剂收敛止痒,必要时短期外用弱效激素如地奈德乳膏。
3、真菌感染:
手癣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常见于单侧手掌。初期为边缘清晰的小水泡,逐渐扩散成环形红斑伴脱屑。确诊需真菌镜检,治疗选用抗真菌药膏如联苯苄唑、特比萘芬,疗程需持续2-4周以防复发。合并脚癣者需同时治疗。
4、单纯疱疹:
由HSV-1病毒引起,好发于口周或手指疱疹性瘭疽。表现为簇集性透明水泡,伴刺痛感,破溃后形成溃疡。具有自限性但易复发,早期使用阿昔洛韦乳膏可缩短病程。避免挤压水泡以防继发感染。
5、烫伤:
轻度热力烫伤会导致表皮层分离形成水泡,常见于接触热水、蒸汽或高温物体。小水泡无需刺破,保持创面清洁即可。可外用磺胺嘧啶银乳膏预防感染,避免使用牙膏、酱油等民间偏方。若水泡直径超过1厘米或出现化脓需就医。
日常护理需注意手部保湿,使用温和无香料的清洁产品;接触化学物品时佩戴防护手套;控制情绪压力有助于预防汗疱疹复发。糖尿病患者出现手部水泡需警惕血糖控制不良导致的皮肤病变。水泡持续增大、泛发全身或伴随发热等全身症状时,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排查大疱性类天疱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