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子宫出血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妇科检查、超声检查、血液检查、宫腔镜检查以及病理检查。
1、妇科检查:
妇科检查是初步评估异常子宫出血的重要手段。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观察外阴、阴道及宫颈情况,排除炎症、损伤或肿瘤等肉眼可见的病变。双合诊可初步判断子宫大小、形态及附件区有无包块,帮助鉴别子宫肌瘤、腺肌症等器质性疾病。对于育龄期女性,需特别注意妊娠相关出血的排查。
2、超声检查:
经阴道超声能清晰显示子宫内膜厚度、宫腔形态及肌层结构,对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等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达90%以上。多普勒超声可评估子宫血流情况,辅助判断子宫内膜恶性病变风险。三维超声能立体呈现宫腔病变,为后续治疗提供精准定位。
3、血液检查:
血常规可判断是否存在贫血及感染;凝血功能检查能发现血小板减少症、凝血因子缺乏等血液系统疾病;激素六项检测有助于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黄体功能不足等内分泌紊乱;肿瘤标志物如CA125对子宫内膜癌筛查具有参考价值。甲状腺功能检查可排除甲亢或甲减引起的月经紊乱。
4、宫腔镜检查:
宫腔镜是诊断宫腔内病变的金标准,能直接观察子宫内膜色泽、血管分布及占位性病变,对子宫内膜增生、内膜癌的早期识别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检查时可同步进行定点活检,提高病理诊断准确性。对于疑似子宫畸形如纵隔子宫的患者,宫腔镜可明确诊断并评估宫腔形态。
5、病理检查:
诊断性刮宫获取的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检查能明确子宫内膜病变性质,区分单纯增生、复杂增生伴非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宫腔镜引导下的定向活检可提高内膜癌检出率。对于绝经后出血患者,病理检查是排除子宫内膜癌的必要手段。宫颈细胞学检查可同步筛查宫颈病变。
建议患者在检查前记录至少3个月的月经日记,包括出血时间、出血量及伴随症状。检查期间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外阴清洁。饮食上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等预防贫血,限制生冷辛辣食物摄入。超声检查需憋尿时注意控制饮水量,宫腔镜检查后需禁性生活2周。定期随访对于监测治疗效果和调整方案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