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尿路上皮癌能否治愈取决于肿瘤分期、分级及患者个体情况。早期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治愈率较高,而晚期肌层浸润性或转移性肿瘤治愈难度显著增加。
一、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Ta/T1期:
肿瘤局限于膀胱黏膜层或黏膜下层时,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术后膀胱灌注治疗可实现临床治愈。卡介苗或化疗药物灌注可降低复发风险。患者需每3-6个月进行膀胱镜随访,日常需戒烟、避免接触芳香胺类化学物质,增加饮水量至每日2000毫升以上。
二、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T2-T4期:
肿瘤侵犯膀胱肌层后需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配合术前新辅助化疗或术后辅助化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是常用化疗方案。术后可能需尿流改道手术,如回肠代膀胱或输尿管皮肤造口。该阶段5年生存率约50%,需定期进行胸部CT和骨扫描监测转移。
三、转移性尿路上皮癌M1期:
已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以全身治疗为主,含铂化疗方案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可延长生存期。靶向药物厄达替尼适用于FGFR基因突变患者。此时治疗目标转为带瘤生存,需配合镇痛、营养支持等姑息治疗。
患者确诊后应完善CT尿路造影和病理分级评估。治疗期间需保持高蛋白饮食如鱼肉、豆制品,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术后可进行盆底肌训练改善排尿功能,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创口出血。心理方面建议加入病友互助小组,家属需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定期复查尿脱落细胞学和膀胱镜是预防复发的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