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部感染可通过保持局部清洁、使用抗真菌药物、抗生素治疗、调节阴道微生态平衡、物理治疗等方式改善。阴部感染通常由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免疫力下降、卫生习惯不良等原因引起。
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选择纯棉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月经期需增加清洁频率。性交前后注意清洁,避免交叉感染。清洗时从前向后擦拭,防止肠道细菌污染。避免穿紧身裤或久坐潮湿环境。
真菌性阴道炎可选用克霉唑栓剂、硝酸咪康唑栓等唑类抗真菌药。外阴瘙痒明显时可配合使用酮康唑乳膏。顽固性感染需口服氟康唑进行系统治疗。用药期间需完成整个疗程,避免复发。妊娠期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B类安全药物。
细菌性阴道病可使用甲硝唑片或克林霉素乳膏。淋球菌感染需肌注头孢曲松联合口服阿奇霉素。用药期间禁止饮酒,需同时治疗性伴侣。抗生素使用可能破坏正常菌群,需配合益生菌制剂。盆腔炎患者需静脉输注抗生素。
使用乳酸杆菌制剂恢复阴道酸性环境。日常可摄入含益生菌的酸奶或发酵食品。避免频繁阴道冲洗破坏自净作用。绝经后妇女可局部使用雌激素软膏改善黏膜状态。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减少真菌滋生环境。
慢性外阴白斑可采用激光或冷冻治疗。前庭大腺囊肿感染需切开引流。顽固性瘙痒可行神经阻滞治疗。物理治疗需在感染控制后进行,术后保持创面干燥。合并HPV感染需配合光动力疗法清除病毒。
建议每日饮用2000毫升水促进代谢,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选择透气性好的纯棉内裤并煮沸消毒。适量运动增强免疫力,但避免骑行等压迫阴部的运动。绝经期女性可适当补充大豆异黄酮。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配偶需同步检查。症状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发热、盆腔痛需及时妇科就诊。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排除其他妇科疾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