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休克可能危及生命。这是一种速发型全身性过敏反应,严重时可导致气道梗阻、循环衰竭等多器官功能障碍。
1、发病机制与危险因素:
过敏性休克由IgE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引发,组胺、白三烯等炎性介质大量释放。常见诱因包括药物如青霉素、昆虫毒液、食物如海鲜及乳胶等。既往有过敏史或哮喘病史者风险更高,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的携带者需特别注意识别早期症状。
2、典型临床表现:
症状通常在接触过敏原后数分钟至2小时内出现。皮肤表现如荨麻疹常为首发信号,继而出现喉头水肿引起的声嘶、喘鸣,血压骤降导致晕厥。胃肠道症状如剧烈腹痛、呕吐可能伴随出现,部分患者会有濒死感或烦躁不安。
3、分级与预后判断:
根据WAO分级标准,Ⅲ级低血压伴气道梗阻和Ⅳ级呼吸心跳骤停属于致命性阶段。及时注射肾上腺素可使死亡率从20%降至1%,但延迟处理超过30分钟者预后显著恶化。合并基础心肺疾病或老年患者更易进展为不可逆性休克。
4、紧急处理与长期管理:
立即肌注肾上腺素是核心救治措施,同时需保持气道开放并快速补液。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作为辅助治疗。确诊后应进行过敏原检测,随身携带医疗警示手环。免疫脱敏治疗适用于特定昆虫毒液过敏者,需持续3-5年。
日常需严格避免已知过敏原,家庭成员应接受肾上腺素笔使用培训。建议每半年复查过敏原谱,旅行时携带多支肾上腺素笔。合并哮喘者需优化控制吸入激素剂量,出现不明原因皮疹时及时监测血压变化。建立个人急救预案,明确就近医院的急诊绿色通道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