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糜烂可通过奥美拉唑、铝碳酸镁、瑞巴派特等药物治疗,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胃酸分泌过多、应激性损伤、胆汁反流等原因引起。
质子泵抑制剂是治疗胃糜烂的核心药物,通过抑制胃壁细胞H+-K+-ATP酶减少胃酸分泌。奥美拉唑可维持胃内pH>4达18小时以上,兰索拉唑对夜间酸突破现象控制更佳,泮托拉唑适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这类药物需晨起空腹服用,持续用药4-8周可促进糜烂面愈合。
铝碳酸镁可在糜烂表面形成保护膜,中和胃酸同时吸附胆汁酸。硫糖铝能与溃疡面蛋白质结合形成屏障,促进前列腺素E2合成。枸橼酸铋钾除保护黏膜外,还能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这类药物宜在餐前1小时或睡前嚼服,避免与牛奶同服影响药效。
瑞巴派特通过增加胃黏液分泌和血流量加速组织修复,替普瑞酮可激活热休克蛋白促进黏膜再生。生长抑素类似物如奥曲肽适用于应激性胃糜烂,能显著减少内脏血流。用药期间需监测电解质水平,合并出血时建议静脉给药。
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需采用四联疗法,包含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中的两种抗生素。铋剂可提高耐药菌株根除率,序贯疗法适用于高耐药地区。治疗前应进行药敏试验,完成疗程后4周复查呼气试验确认根除效果。
多潘立酮改善胃动力减少胆汁反流,马来酸曲美布汀调节胃肠运动节律。焦虑诱发的糜烂可短期使用帕罗西汀等SSRI类药物。维生素B12注射适用于长期抑酸导致的吸收障碍,但需避免与质子泵抑制剂同时给药影响吸收。
胃糜烂患者日常应选择小米粥、山药羹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及高脂饮食。餐后30分钟适度散步促进排空,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防止反流。合并贫血需补充铁剂和叶酸,定期胃镜复查评估黏膜修复情况。严格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切忌自行停用抑酸药物导致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