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骨折属于完全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特点是骨皮质断裂且骨小梁结构塌陷,常见于椎体等松质骨丰富部位。
1、定义区分:
完全骨折指骨骼完整性完全中断,包括横行骨折、斜行骨折、螺旋骨折等类型。压缩骨折作为完全骨折的亚型,表现为椎体在垂直外力作用下发生高度丢失,骨皮质连续性破坏,与单纯骨裂不同。
2、发生机制:
骨质疏松患者椎体在轻微外力下即可发生压缩,骨小梁微结构断裂导致椎体楔形变。高能量创伤时,椎体承受轴向压力超过承受极限,前柱结构塌陷形成压缩性改变。
3、影像特征:
X线显示椎体前缘高度降低超过15%,CT可见终板断裂及骨皮质不连续。MRI能清晰显示骨髓水肿信号,与病理性骨折鉴别时需要增强扫描评估软组织侵犯。
4、伴随症状:
急性期表现为剧烈背痛伴活动受限,慢性期可能出现脊柱后凸畸形。多发椎体压缩可导致肺功能下降,严重者出现神经根受压表现,如下肢放射痛或感觉异常。
5、治疗原则:
轻度压缩采用卧床制动配合镇痛药物如塞来昔布、洛索洛芬钠。中重度需椎体成形术或后凸成形术,通过骨水泥注入恢复椎体高度。康复期需进行核心肌群训练,佩戴支具3-6个月预防二次骨折。
日常需保证每日1000mg钙质摄入,推荐食用乳制品、豆腐、芝麻酱。维生素D补充应达到800IU/日,每周2-3次日光浴。禁忌前屈提重物动作,建议进行游泳、太极拳等低冲击运动。出现进行性神经症状或无法缓解的疼痛时需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