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治疗后存在复发可能,复发风险与疾病分期、病理类型及治疗方式密切相关。
1、复发风险因素:
子宫内膜癌复发与肿瘤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直接相关。早期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超过90%,但Ⅲ-Ⅳ期患者复发率可达30%-50%。高危病理类型如浆液性癌或透明细胞癌,复发风险显著高于子宫内膜样腺癌。术后未规范接受辅助放疗或化疗的高危患者,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概率增加。
2、复发常见表现:
阴道不规则出血为最常见症状,多提示局部复发。盆腔CT或MRI可发现手术区域新发肿块,PET-CT有助于检测远处转移。骨痛或咳嗽可能提示骨转移或肺转移,血清CA125持续升高需警惕腹膜播散。约60%复发发生在治疗后3年内,定期随访至关重要。
3、复发后治疗选择:
局部复发可采用手术切除联合近距离放疗,广泛盆腔复发需考虑调强放疗。激素受体阳性者可试用孕激素治疗或芳香化酶抑制剂。转移性患者以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为主,PD-1抑制剂适用于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多学科诊疗团队会根据复发部位、既往治疗史制定个体化方案。
术后需每3-6个月进行妇科检查及影像学评估,持续5年。保持BMI<25可降低复发风险,适量有氧运动有助于调节雌激素水平。饮食应控制红肉摄入,增加十字花科蔬菜比例。出现异常阴道排液或盆腔疼痛应及时就诊,心理支持对改善长期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