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治疗常用药物包括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和诺氟沙星。肠炎用药需根据感染类型及症状选择,主要涉及止泻剂、益生菌和抗生素三类。
1、蒙脱石散:
蒙脱石散是一种天然矿物止泻剂,通过吸附肠道内病原体及毒素发挥作用。该药物对病毒性或细菌性肠炎引起的腹泻均有缓解效果,且不进入血液循环,安全性较高。使用时需注意与其他药物间隔2小时,避免影响药效。孕妇及儿童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
2、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含长型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肠球菌三种益生菌,能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适用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或肠道菌群失调型肠炎,可缓解腹胀、腹泻症状。需避免与抗生素同服,贮藏温度要求2-8℃。免疫功能低下者使用前应咨询
3、诺氟沙星:
喹诺酮类抗生素针对细菌性肠炎病原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18岁以下青少年及孕妇禁用,可能影响软骨发育。治疗期间需配合补液预防脱水,出现关节痛或皮疹应立即停药。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可提高用药精准性。
4、消旋卡多曲:
脑啡肽酶抑制剂通过减少肠道分泌缓解水样泻,适用于轮状病毒等病毒性肠炎。起效快但作用时间短,需配合口服补液盐使用。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不宜长期连续使用超过7天。与益生菌联用可增强疗效。
5、洛哌丁胺:
阿片受体激动剂抑制肠蠕动,用于非感染性腹泻或旅行者腹泻。禁用于发热、血便的细菌性肠炎,可能加重毒素吸收。老年人需警惕便秘风险,每日剂量不超过8mg。急性症状控制后应逐步减量。
肠炎恢复期建议选择低纤维、低脂的流质饮食如米汤、苹果泥,避免乳制品及刺激性食物。每日少量多次补充淡盐水或口服补液溶液,预防电解质紊乱。症状缓解后可逐步增加蒸蛋、软面条等半流质,配合腹部保暖和充足休息。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或脱水症状尿量减少、眼窝凹陷,需立即就医进行粪便培养和血常规检查。慢性肠炎患者建议定期进行肠镜评估,排除炎症性肠病等器质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