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炎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环境刺激、过敏反应、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鼻塞、咽痛、咳嗽、分泌物增多、发热等症状。
1、鼻塞:
鼻咽炎患者常出现鼻塞症状,鼻腔黏膜充血肿胀导致通气不畅。夜间平卧时症状可能加重,影响睡眠质量。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可缓解不适,避免用力擤鼻以防黏膜损伤。
2、咽痛:
咽部黏膜炎症引发吞咽疼痛,进食时症状明显。可能伴有咽部灼热感或异物感。温盐水漱口、适量饮用蜂蜜水有助于减轻症状,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
3、咳嗽:
炎症刺激导致反射性咳嗽,早期多为干咳,后期可能出现咳痰。夜间迷走神经兴奋时咳嗽易加重。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使用含薄荷脑的喉糖可暂时缓解症状。
4、分泌物增多:
鼻咽部分泌物增加可能倒流至咽喉部,形成鼻后滴漏感。分泌物可能为清涕或脓性,与病原体类型相关。抬高床头15-20度睡眠可减少倒流,必要时使用黏液溶解剂如乙酰半胱氨酸。
5、发热:
细菌性鼻咽炎可能出现38℃以上发热,伴随畏寒、头痛等全身症状。病毒感染通常为低热。物理降温无效或体温超过38.5℃时可考虑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
鼻咽炎发作期间建议每日饮用2000ml温水,选择百合粥、雪梨羹等润燥食物。避免剧烈运动但需保持适度散步,注意佩戴口罩减少冷空气刺激。症状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呼吸困难、耳痛等表现需及时耳鼻喉科就诊,必要时进行鼻咽镜或病原学检查。慢性患者可定期用生理性海水喷雾护理鼻腔,增强维生素C和锌的摄入以提高黏膜修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