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槽症服用消炎药可以缓解症状,但无法彻底治愈。干槽症是拔牙后牙槽窝骨面暴露的感染性疾病,需专业清创配合药物治疗。
一、消炎药的作用与局限:
消炎药能控制干槽症继发感染,减轻疼痛和肿胀。常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甲硝唑、克林霉素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但单纯用药无法清除牙槽窝内坏死组织,需配合口腔科医师进行局部清创处理。若仅依赖药物,可能导致病程迁延或感染扩散。
二、干槽症的分期处理:
早期表现为拔牙后3-5天剧烈疼痛,牙槽窝空虚有腐臭味。此时需立即就医行牙槽窝搔刮术,清除坏死骨组织后填塞碘仿纱条。中期伴随颌面部肿胀时可静脉输注抗生素。晚期若发生颌骨骨髓炎,需手术引流并长期抗感染治疗。及时干预者治愈率可达90%以上。
日常护理需保持口腔清洁,使用氯己定含漱液漱口。术后24小时内避免漱口或吮吸伤口,饮食选择温凉流质食物。恢复期避免吸烟饮酒,减少剧烈运动。若出现持续跳痛或发热症状,应立即复诊。定期口腔检查可预防干槽症发生,复杂拔牙后建议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含漱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