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腹泻不一定是肠癌,但需警惕肠道疾病的可能。腹泻是常见症状,多数由饮食不当、感染或肠易激综合征引起,仅少数情况与肠癌相关。
肠癌引起的腹泻通常伴随其他警示症状,如排便习惯持续改变超过两周、便血、体重莫名下降、腹痛或腹部包块。若腹泻反复发作且合并上述症状,建议尽早就医排查。肠癌早期发现治愈率较高,通过肠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1、功能性肠道问题:
肠易激综合征是腹泻的常见原因,表现为腹部不适伴排便后缓解,症状可持续数月但不会导致营养不良。这类情况需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辛辣食物摄入,增加可溶性膳食纤维如燕麦、苹果。规律作息和减压也有助于改善症状。
2、感染性腹泻:
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的腹泻通常急性发作,可能伴随发热、呕吐。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或沙门氏菌感染常见,一般1周内自愈。期间需注意补液防脱水,可饮用含电解质的米汤或口服补液盐。避免滥用抗生素,除非确诊细菌感染。
3、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会导致慢性腹泻,常伴黏液脓血便。这类疾病需通过结肠镜和病理检查确诊,治疗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控制炎症。患者需长期随访,定期监测营养状况和肠道病变。
预防肠道问题需保持每日30克膳食纤维摄入,选择全谷物、菌菇和绿叶蔬菜。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促进肠道蠕动。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5年做一次肠癌筛查,有家族史者应提前至35岁。出现持续腹泻时记录排便频率、性状变化,就诊时提供详细信息有助于医生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