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状角质松解症与脚气属于不同皮肤疾病,前者由棒状杆菌等微生物感染引起,后者由真菌感染导致。
窝状角质松解症主要由微细棒状杆菌、链霉菌等细菌感染引发,多与长期穿密闭鞋袜、足部多汗有关。脚气则由皮肤癣菌如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感染所致,具有传染性。
窝状角质松解症表现为足底圆形凹陷性小坑,伴腐臭味,无明显瘙痒。脚气常见趾间糜烂、水疱或鳞屑脱皮,伴随剧烈瘙痒,可能蔓延至趾甲。
窝状角质松解症需通过伍德灯检查或细菌培养确诊,可见特征性荧光。脚气诊断主要依赖真菌镜检或培养,可见菌丝或孢子结构。
窝状角质松解症需局部使用克林霉素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菌药物,配合穿透气鞋袜。脚气治疗选用联苯苄唑乳膏、特比萘芬喷雾等抗真菌药物,严重者口服伊曲康唑。
预防窝状角质松解症需保持足部干燥,每日更换棉质袜子,避免共用修脚工具。预防脚气应定期消毒鞋柜,公共场所避免赤足行走,沐浴后彻底擦干趾缝。
日常护理需区分两种疾病:窝状角质松解症患者可每日用稀释醋酸泡脚,选择网面运动鞋增强透气;脚气患者建议使用含茶树精油的抗菌皂清洗,毛巾煮沸消毒。饮食上均需限制辛辣刺激食物,补充维生素B族增强皮肤抵抗力,适度运动改善足部血液循环。症状持续加重或合并感染时需及时皮肤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