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松动可通过牙周护理、咬合调整、营养补充等方式改善,通常由牙周炎、外伤、骨质疏松、激素变化、龋齿等因素引起。
牙周炎是牙齿松动的常见原因,牙龈萎缩和牙槽骨吸收导致牙齿支撑力下降。每日使用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齿,配合牙线及冲牙器清除牙菌斑,定期进行超声波洗牙可减缓病情进展。避免吸烟、减少碳酸饮料摄入有助于保护牙周组织。
长期咬合创伤可能造成个别牙齿松动。口腔医生可通过调磨过高牙尖、制作咬合垫分散咬合力。夜间磨牙患者需佩戴颌垫,避免牙齿过度磨损。咀嚼时注意双侧交替使用,减少单侧压力。
钙质与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牙槽骨密度。每日摄入300ml牛奶、50g奶酪或200g豆腐补充钙质,适当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西兰花有助于胶原蛋白形成,维护牙周膜健康。
急性根尖周炎或牙龈脓肿引发的松动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开具甲硝唑、阿莫西林等抗生素控制感染,严重者需进行根管治疗清除病灶。伴牙龈出血时可短期使用氯己定含漱液减轻炎症。
二度以上松动的牙齿需采用纤维带临时固定或树脂夹板固定,观察3-6个月。若伴随明显移位或牙根吸收,可能需拔除后种植修复。妊娠期或糖尿病患者的牙齿松动应同步控制基础疾病。
轻度牙齿松动通过改善口腔卫生习惯可能逐渐稳固,但需持续观察2-4周。建议每日叩齿锻炼增强牙周血液循环,选择软毛牙刷避免机械刺激。若松动持续加重、出现自发疼痛或溢脓,需立即进行牙周探诊和X线检查。长期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磷、镁等矿物质,避免用牙齿开瓶盖等硬物咬合行为,有助于维持牙齿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