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增厚可能是生理现象,也可能是疾病表现,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常见原因包括生理性增生、内分泌紊乱、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癌。
1、生理性增生:
月经周期中雌激素作用会导致内膜周期性增厚,排卵后内膜厚度可达10-14毫米,属于正常生理变化。这种增厚伴随月经来潮会自然脱落,无需特殊处理,定期超声复查即可。
2、内分泌紊乱:
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疾病会引起雌激素持续刺激内膜,导致异常增厚。患者常伴有月经不调、痤疮等症状,需通过性激素六项检查确诊,可采用孕激素药物调节周期。
3、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局部过度生长形成赘生物,超声显示宫腔内高回声团块伴内膜增厚。常见症状为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宫腔镜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术后需病理检查排除恶变。
4、子宫腺肌症:
子宫内膜组织侵入子宫肌层引起弥漫性增厚,超声显示子宫均匀增大、肌层回声不均。典型表现为进行性痛经和月经过多,轻症可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重症需考虑子宫切除术。
5、子宫内膜癌:
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伴内膜增厚超过4-5毫米需警惕恶变可能。诊断性刮宫取得病理是金标准,早期患者可行子宫全切术,晚期需结合放化疗,5年生存率与分期密切相关。
建议育龄期女性每年进行妇科超声检查,监测内膜变化。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长期服用雌激素类药物。饮食注意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E和硒元素。出现异常阴道流血、绝经后出血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避免盲目服用止血药物掩盖病情。绝经后妇女若无激素替代治疗需求,内膜厚度不应超过5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