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的常用治疗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白三烯调节剂、抗胆碱能药物和茶碱类药物。具体药物选择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由医生制定方案。
1、糖皮质激素:
作为哮喘控制的核心药物,通过抑制气道炎症发挥作用。吸入型制剂如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可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全身性用药如泼尼松适用于急性发作。长期使用需监测口腔真菌感染等不良反应,用药后需漱口。
2、β2受体激动剂:
短效制剂如沙丁胺醇能快速缓解支气管痉挛,适用于急性发作时急救使用。长效制剂如沙美特罗需与糖皮质激素联用,作为维持治疗方案。常见副作用包括心悸和震颤,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谨慎使用。
3、白三烯调节剂:
孟鲁司特钠通过阻断白三烯受体改善气道炎症,特别适用于阿司匹林哮喘和运动诱发型哮喘。该药口服给药方便,但可能引起头痛或胃肠道反应,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
4、抗胆碱能药物:
异丙托溴铵通过阻断胆碱能受体扩张支气管,多用于夜间哮喘或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与β2受体激动剂联用可增强支气管扩张效果,但可能引发口干等抗胆碱能副作用。
5、茶碱类药物:
氨茶碱作为二线治疗药物,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发挥支气管扩张作用。由于治疗窗窄,需定期监测血药浓度,避免出现心律失常等毒性反应。吸烟、肝功能异常者代谢速率可能改变。
哮喘患者除规范用药外,建议记录症状日记帮助医生调整方案。避免接触尘螨、花粉等过敏原,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适度进行游泳、呼吸操等锻炼可增强肺功能,但需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发作。饮食宜清淡,保证维生素D和抗氧化营养素摄入。急性发作时立即使用急救药物并及时就医,定期复查肺功能评估控制情况。冬季注意保暖防感冒,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呼吸道感染诱发的急性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