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外阴撕裂感可能由阴道萎缩、真菌感染、机械性摩擦、外阴营养不良、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保湿、抗感染治疗、手术修复等方式改善。
1、阴道萎缩: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阴道黏膜变薄、弹性减退,轻微摩擦即可产生撕裂样疼痛。日常使用无刺激的保湿霜如凡士林缓解干燥,严重者需在医生指导下短期应用雌三醇乳膏。
2、真菌感染:白色念珠菌感染引发外阴炎时,皮肤脆性增加伴随皲裂。表现为外阴潮红、豆腐渣样分泌物,需应用克霉唑栓剂、硝酸咪康唑乳膏等抗真菌药物,同时每日用温水清洗。
3、机械性摩擦:穿着过紧化纤内裤或使用碱性洗剂,反复刺激导致皮肤屏障受损。建议更换纯棉透气内衣,排尿后蘸干而非擦拭,清洗时选用pH5.5弱酸性护理液。
4、外阴营养不良:硬化性苔藓等慢性病变造成皮肤萎缩变薄,形成象牙白色斑块伴裂纹。需局部涂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改善角化,夜间使用维生素E油滋润,必要时行聚焦超声治疗。
5、泌尿系统疾病: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长期受尿液刺激,或子宫脱垂牵拉外阴皮肤导致不适。伴随漏尿、下坠感等症状时,需进行盆底肌训练,重度脱垂者考虑阴道封闭术或骶棘韧带固定术。
日常需增加大豆、亚麻籽等植物雌激素摄入,避免骑行等压迫外阴的运动。穿着浅色内衣便于观察分泌物异常,每年进行妇科检查及骨密度检测。出现持续性疼痛、溃疡或出血时需及时排除外阴癌变可能,糖尿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