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炎可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抗生素治疗、氧疗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方式治疗。新生儿肺炎通常由宫内感染、产时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吸入羊水或胎粪、环境病原体暴露等原因引起。
1、保持通畅:
及时清理口鼻腔分泌物,采用头高脚低位促进痰液排出。对胎粪吸入患儿需进行气管插管冲洗,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使用加湿器维持50%-60%环境湿度。
2、抗生素治疗:
经验性选用氨苄西林联合庆大霉素,明确病原体后调整用药。细菌性肺炎疗程10-14天,支原体感染需用阿奇霉素。用药期间监测肝肾功能,避免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耳毒性。
3、氧疗支持:
经皮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给予头罩吸氧,氧浓度控制在40%以下。出现呼吸衰竭需采用CPAP通气,严重病例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维持PaO2在60-80mmHg。
4、维持水电解质:
静脉补液量按60-80ml/kg/d计算,监测尿量及体重变化。低钠血症时限制液体入量,纠正酸中毒用5%碳酸氢钠,维持血糖在4-7mmol/L。
5、营养支持:
优先母乳喂养,吸吮无力者采用鼻胃管喂养。热量需求增至120kcal/kg/d,蛋白质3-4g/kg/d。静脉营养时添加ω-3脂肪酸,补充维生素A/D促进肺泡修复。
母乳喂养时注意母婴隔离防护,奶瓶需每日煮沸消毒。维持室温24-26℃,湿度55%减少气道刺激。康复期进行被动肢体运动,每日监测体温及呼吸频率,出现三凹征或发绀立即就医。早产儿出院后定期随访肺功能,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