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瘙痒可通过冷敷、局部用药、避免抓挠、保持湿润、口服抗组胺药等方式缓解,通常由组织修复、炎症反应、神经敏感、干燥刺激、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冷敷缓解:
低温能暂时麻痹神经末梢减轻痒感。用干净毛巾包裹冰袋敷于伤口周围,每次10-15分钟,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冷敷可收缩血管减少组胺释放,适合新愈合伤口突发性瘙痒。
2、局部用药:
含1%氢化可的松的软膏可减轻炎症性瘙痒,炉甘石洗剂能中和皮肤酸碱度。苯海拉明乳膏通过阻断H1受体止痒,每日涂抹2-3次,避开破损皮肤。药物选择需排除感染迹象。
3、避免抓挠:
抓挠会破坏新生上皮细胞延缓愈合,建议修剪指甲或佩戴棉质手套。替代性缓解方法包括轻拍瘙痒处、用指腹按压周围皮肤。夜间睡眠可穿长袖衣物减少无意识抓挠。
4、保持湿润:
干燥结痂会刺激末梢神经,使用凡士林或含尿素的保湿霜维持伤口湿润度。硅酮敷料既能隔绝外界刺激又保持适度水分,尤其适合术后线性疤痕护理。
5、口服药物:
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第二代抗组胺药可阻断全身性过敏反应,睡前服用能改善夜间瘙痒。严重者短期使用泼尼松需医生指导,合并感染需联用抗生素。
日常穿着宽松纯棉衣物减少摩擦刺激,避免食用海鲜、辛辣等易致敏食物。伤口愈合期适当补充维生素C、锌元素促进胶原合成,瘙痒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红肿渗液需排查接触性皮炎或继发感染。恢复期进行温和的关节活动度训练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