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DRG-DIP概念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5-05-28 07:34 相关企业:复禾医药

DRG-DIP是医保支付改革的两种核心模式,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按病种打包付费,DIP病种分值法基于大数据对疾病分组赋分。两者均通过标准化分类控制医疗费用,主要差异在于分组逻辑DRG临床路径导向,DIP数据驱动、适用范围DRG适合住院病例,DIP兼容门诊和结算方式DRG预付制,DIP后付制。

1、分组原理:

DRG以临床相似性和资源消耗为标准,将疾病分为约800组,每组设定固定支付额。DIP则通过海量病历数据挖掘,形成数万种病种组合,每个组合根据历史费用赋予基准分值,实际支付=分值×点值。前者强调诊疗规范性,后者突出数据客观性。

2、费用控制:

DRG通过预设支付上限倒逼医院优化流程,超支部分由医院承担。DIP采用区域总额预算,通过病种分值的动态调整实现费用调控。两种模式均能降低过度医疗,但DRG对成本核算要求更高,DIP更适应诊疗多样性。

3、实施条件:

DRG需完善临床路径管理和信息系统对接,适合三级医院。DIP依赖高质量病案首页数据和智能分组算法,在二级医院及基层更易推广。我国目前推行"DRG+DIP"双轨并行,30个DRG试点城市与71个DIP试点城市同步改革。

4、质量监管:

两种模式均配套质量评价体系,DRG设置并发症/再入院率等22项指标,DIP建立病种难度系数校正机制。监管重点防止医疗不足,如DRG下的提前出院或DIP下的低标入院,通过智能审核与现场检查结合保障医疗安全。

5、患者影响:

改革后患者负担总体下降,DRG模式下平均住院日缩短15%,DIP试点地区次均费用降低8%。但需注意部分医院可能推诿重症患者,医保部门通过特病单议、权重调整等方式维护重症患者权益。

理解DRG-DIP需关注三方面实践要点:医疗机构应加强病案首页填写质量,主诊断选择直接影响分组结果;临床医师需建立成本意识,在保证疗效前提下优化检查治疗方案;患者可主动了解病种支付标准,监督医疗服务质量。建议结合当地医保政策,通过官方渠道查询具体病种分组及支付细则,医疗机构定期开展DRG/DIP专项培训有助于政策平稳落地。

上一篇:人流后两个月没来月经什么原因 下一篇:吃紧急避孕药的影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