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恶性肿瘤的药物治疗需根据病理类型和分期个体化选择,临床常用治疗药物主要包括紫杉醇、顺铂、曲妥珠单抗三类。这些药物通过不同机制抑制肿瘤生长,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干扰、DNA损伤修复阻断和靶向信号通路抑制。
1、紫杉醇:
作为微管稳定剂,紫杉醇通过促进微管蛋白聚合抑制解聚,使肿瘤细胞停滞在G2/M期导致凋亡。该药对乳腺癌、卵巢癌等上皮源性肿瘤疗效显著,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和周围神经病变。使用前需进行预处理防止过敏反应,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和神经功能。
2、顺铂:
铂类化疗药物通过与DNA碱基交联形成加合物,干扰DNA复制和转录过程。对睾丸癌、头颈部肿瘤等实体瘤具有明确疗效,肾毒性和耳毒性是其剂量限制性毒性。用药前后需充分水化保护肾功能,治疗期间应监测尿常规和听力变化。
3、曲妥珠单抗: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选择性结合HER2受体,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信号传导。主要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和胃癌治疗,心脏毒性是其特殊不良反应。用药前必须确认HER2表达状态,治疗期间需定期评估心功能,避免与蒽环类药物联用加重心肌损伤。
恶性肿瘤药物治疗需在肿瘤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综合方案制定。除上述药物外,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可能联合使用环磷酰胺、多西他赛等其他化疗药物,或帕博利珠单抗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期间应保持高蛋白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改善神经症状,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维持心肺功能。出现持续发热、严重黏膜炎或Ⅲ级以上骨髓抑制时需立即就医。定期复查影像学和肿瘤标志物评估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