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发烧可能由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免疫系统疾病、药物反应或肿瘤性疾病引起,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1、呼吸道感染:
老年人免疫力下降易发生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发热伴咳嗽、咳痰。细菌性感染需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病毒性感染则以对症治疗为主。长期卧床者需警惕吸入性肺炎。
2、泌尿系统感染:
老年女性因尿道短、男性因前列腺增生易出现尿路感染,发热可能为唯一症状。常见病原体为大肠杆菌,可选用磷霉素氨丁三醇、呋喃妥因等药物。需注意是否存在尿潴留等并发症。
3、免疫系统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巨细胞动脉炎等自身免疫病可导致长期低热,伴随关节疼痛、晨僵等症状。需进行抗核抗体、血沉等检查,治疗常用泼尼松等免疫调节剂。
4、药物反应:
部分老年人服用磺胺类、抗结核药或化疗药物后可能出现药物热,通常在用药后7-10天发生。特征为体温曲线不规则,停药后24-48小时退热。需详细询问用药史。
5、肿瘤性疾病:
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系统肿瘤或实体瘤可出现肿瘤热,多为弛张热型。可能伴随体重下降、夜间盗汗,需通过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活检确诊。
老年发热患者需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选择清淡易消化的粥类、蒸蛋等食物。监测体温变化时注意测量腋温5分钟,避免使用酒精擦浴等刺激性物理降温。卧床者应每2小时翻身拍背,观察意识状态变化。若体温持续超过38.5℃或伴随意识模糊、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胸部CT等检查,排除脓毒血症等危重情况。合并慢性病患者需注意控制基础疾病,避免擅自调整降压药、降糖药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