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通常不会直接影响生命,但病情严重或并发症发生时可能威胁健康。该病属于慢性炎症性肠病,需长期规范管理以控制症状和预防恶化。
1、疾病分期与症状表现:
溃疡性结肠炎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活动期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及里急后重感,严重者可出现发热、体重下降。缓解期症状减轻或消失,但肠道炎症仍可能存在。疾病范围可从直肠延伸至全结肠,累及范围越广,症状往往越重。
2、并发症风险与生命影响:
长期未控制的炎症可能引发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或大出血等急症,需紧急医疗干预。病程超过8-10年的广泛性结肠炎患者,结直肠癌风险较常人增高,定期结肠镜监测至关重要。多数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维持正常生活,仅极少数因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3、治疗与管理措施:
药物治疗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饮食需避免辛辣刺激、高纤维及乳制品,选择低渣、易消化食物。保持情绪稳定,规律作息有助于减少复发。病情稳定期建议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增强体质。
患者应建立长期随访计划,每6-12个月进行血常规、粪便钙卫蛋白等检查,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出现持续发热、剧烈腹痛或便血加重时需立即就医。合理营养支持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可咨询临床营养师制定个性化膳食方案。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能显著降低疾病活动度,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有助于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