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可能引发胎儿缺氧、产妇大出血、凝血功能障碍、肾功能衰竭、子宫胎盘卒中等多种严重后果。胎盘早剥的影响主要有胎儿宫内窘迫、产后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肾损伤、子宫收缩乏力。
1、胎儿宫内窘迫:
胎盘早剥会导致胎盘与子宫壁分离,直接影响胎儿氧气和营养供应。剥离面积超过50%时,胎儿死亡率可达50%-80%。早期表现为胎心率异常如基线变异减少或晚期减速,严重时可出现胎动减少甚至胎死宫内。需立即通过胎心监护评估,必要时紧急剖宫产终止妊娠。
2、产后出血:
剥离后的胎盘附着面血窦开放,子宫肌层因血液浸润收缩力下降,导致难以控制的产后出血。出血量常超过1000毫升,严重者需输血治疗。临床表现为阴道流血不止、子宫轮廓不清,可能伴随血红蛋白快速下降和休克症状,需行宫腔填塞或子宫动脉栓塞等止血措施。
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胎盘剥离时释放大量组织凝血活酶,激活全身凝血系统引发DIC。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原降低、D-二聚体升高。患者表现为全身多部位出血如针眼渗血、血尿,严重时导致重要器官微血栓形成,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纠正凝血功能。
4、急性肾损伤:
大出血引起的低血容量性休克可导致肾前性肾功能衰竭,胎盘早剥释放的促凝血物质也可能造成肾小球微血栓。临床表现为尿量减少<400ml/24h、血肌酐升高,严重者需血液透析治疗。密切监测尿量和肾功能指标是关键。
3、子宫收缩乏力:
子宫肌层因血液浸润形成库弗莱尔子宫Couvelaire uterus,失去正常收缩能力。剖宫产术中可见子宫浆膜层青紫色瘀斑,触诊子宫柔软如袋状。需使用强效宫缩剂如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能需切除子宫。
胎盘早剥患者产后需加强营养支持,重点补充铁剂和优质蛋白质纠正贫血,每日摄入红肉、动物肝脏等富铁食物配合维生素C促进吸收。建议进行盆底肌训练改善子宫复旧,避免提重物等增加腹压动作。定期监测血压和肾功能,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子痫前期症状需及时就诊。心理方面需关注产后抑郁倾向,尤其对于胎儿不良结局的产妇应提供专业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