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淤血综合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下腹坠痛、腰骶部酸痛、性交痛、月经异常及排尿不适。这些症状通常与盆腔静脉回流受阻有关,可能随体位变化或月经周期加重。
1、下腹坠痛:
慢性下腹坠胀痛是典型表现,多位于耻骨上区域,长时间站立或劳累后加重,平卧可缓解。疼痛性质为钝痛或压迫感,与盆腔静脉扩张压迫神经丛有关。部分患者可能误诊为慢性盆腔炎,需通过影像学检查鉴别。
2、腰骶部酸痛:
约60%患者出现腰骶部放射痛,尤其在月经前或性交后显著。这种牵涉痛源于髂静脉淤血刺激腰骶神经,常被误认为腰椎疾病。疼痛特点为晨轻暮重,热敷或骨盆抬高体位可减轻症状。
3、性交痛:
深部性交痛发生率约40%,多在性交后持续数小时。盆腔充血导致阴道穹窿及子宫骶韧带敏感,可能伴随性欲减退。这种疼痛具有体位依赖性,某些姿势可能加重不适感。
4、月经异常:
表现为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或非经期出血,与卵巢静脉淤血影响激素分泌有关。部分患者出现典型的“经前加重现象”,月经来潮前3-5天症状显著加剧,需与子宫内膜异位症鉴别。
5、排尿不适:
膀胱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约占30%,但尿常规检查常无异常。盆腔静脉曲张压迫膀胱三角区所致,夜间症状可能更为明显。严重者可出现排尿后耻骨上区疼痛,称为“排尿痛”。
建议患者避免长时间站立,睡眠时采用侧卧屈膝体位改善静脉回流。可尝试温水坐浴缓解疼痛,每日进行盆底肌锻炼如凯格尔运动。饮食上增加膳食纤维预防便秘,限制咖啡因摄入减少血管刺激。若症状持续超过3个月或影响生活质量,需及时就诊血管外科或妇科,通过超声、CT静脉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血管介入手术,但需评估静脉解剖变异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