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龋是龋齿的早期阶段,主要表现为牙齿表面出现白垩色斑点或浅褐色小坑,无明显疼痛感。浅龋的特征包括釉质脱矿、局部粗糙感、遇冷热敏感度轻微增加、食物嵌塞易滞留、探诊时有轻微勾拉感。
1、釉质脱矿:
牙齿最外层的釉质因细菌产酸溶解,出现白垩色斑块,质地疏松。用探针轻划可感知表面粗糙度增加,但尚未形成明显龋洞。此时可通过氟化物再矿化治疗修复。
2、色泽改变:
病变区呈现黄褐色或黑褐色,多发生于牙面窝沟或邻接面。色素沉着是细菌代谢产物与牙齿矿物质反应的结果,需专业检查与早期充填。
3、敏感症状:
冷热刺激可能引发短暂酸痛,程度较轻且可自行缓解。这种一过性敏感源于釉质微结构破坏导致牙本质小管部分暴露,使用脱敏牙膏可改善。
4、结构缺损:
釉质表层出现针尖大小凹陷,探诊时有勾拉感。缺损边缘不整齐,常伴随菌斑堆积。及时采用微创树脂充填可阻止龋坏进展。
5、无症状发展:
约60%浅龋患者无自觉症状,需通过定期口腔检查发现。X线片可能显示釉质表层透射影,但未累及牙本质。
发现浅龋应减少碳酸饮料及高糖食物摄入,每日使用含氟牙膏配合牙线清洁。建议每半年接受专业涂氟处理,邻面龋可使用牙间刷辅助清洁。咀嚼无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有助于再矿化,若病变持续发展需及时进行预防性树脂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