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妇女出现下肢疼痛、肿胀可能是深静脉血栓,需结合症状特点及医学检查综合判断。
1. 深静脉血栓的典型表现:
下肢突发性肿胀伴持续性疼痛是深静脉血栓的核心症状,疼痛常集中于小腿或大腿内侧,站立或行走时加重。患肢皮肤可能发红、温度升高,部分患者可见浅静脉扩张。若伴随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需警惕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
2. 产褥期相关诱因:
妊娠期血液高凝状态可持续至产后6周,子宫压迫盆腔静脉及剖宫产术后制动均可增加血栓风险。高龄产妇、多胎妊娠、肥胖或既往血栓病史者风险更高。产后过度卧床休息、水分摄入不足也会促进血栓形成。
3. 需鉴别的其他情况:
下肢淋巴水肿多表现为对称性肿胀且按压后无凹陷;肌肉拉伤常有明确运动损伤史;妊娠期生理性水肿通常产后1周内自行消退。若肿胀单侧进展迅速或伴随发热,需优先排除血栓。
建议及时进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明确诊断。日常需避免久坐久站,卧床时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穿戴医用弹力袜促进回流。饮食注意低盐高纤维,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哺乳期产妇可适当增加至2500毫升。适度进行踝泵运动,每小时屈伸脚踝10次,产后2周起逐步恢复散步等低强度活动。出现症状加重或胸闷等表现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