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患者应避免久坐,可通过调整坐姿、定时活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症状。该疾病可能由感染反复发作、盆腔充血、免疫力下降、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医源性操作等因素引起。
1、调整坐姿:
保持腰椎自然生理曲度,使用靠垫支撑腰部,避免跷二郎腿或身体前倾。每30分钟可尝试骨盆前后倾运动5-8次,减轻盆腔压力。办公时可选择带有弧度的坐垫分散会阴部压力。
2、定时活动:
每小时站立活动3-5分钟,进行踏步运动或靠墙静蹲。居家可做骨盆时钟运动:坐姿想象骨盆为钟表,依次向前后左右倾斜。避免连续静坐超过90分钟,站立时做提肛运动改善循环。
3、物理治疗:
局部热敷采用40℃热水袋每日2次,每次20分钟。超短波理疗通过高频电磁波促进炎症吸收,红外线照射可改善组织代谢。中医艾灸关元、气海等穴位每周3次,每次15分钟。
4、药物治疗:
抗生素选择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多西环素等,需完成规定疗程。中成药如妇科千金片、金刚藤胶囊可配合使用。疼痛明显时服用布洛芬缓解,但需避免长期使用。
5、手术治疗:
输卵管积水或盆腔脓肿需行腹腔镜探查术,严重粘连可选择盆腔粘连松解术。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预防再粘连,三个月内避免骑自行车等压迫盆腔运动。
日常饮食增加深海鱼、亚麻籽等富含omega-3食物,减少辣椒、酒精摄入。练习改良版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游泳、瑜伽等低冲击运动每周3次。保持会阴清洁,经期避免盆浴,性生活前后及时排尿。出现发热或持续腹痛需及时妇科就诊,长期未愈者建议检测支原体、衣原体等特殊病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