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神经性厌食症可通过心理行为干预、营养支持治疗、家庭治疗、药物治疗及住院治疗等方式改善。疾病多与心理社会因素、遗传易感性、神经内分泌紊乱、家庭互动模式异常及发育阶段适应不良有关。
1、心理行为干预:
认知行为疗法是核心手段,通过纠正患儿对体重和体形的错误认知,建立规律进食习惯。治疗师会采用行为契约、正性强化等技术,逐步改善拒食行为。针对青春期患者需结合发展心理学原则,帮助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感。
2、营养支持治疗:
由临床营养师制定阶梯式营养计划,初期以易消化高蛋白食物为主,如乳制品、鸡蛋羹等。对于BMI低于15的重症患儿,需采用肠内营养支持。体重恢复阶段每周增幅控制在0.5-1公斤,避免再喂养综合征。
3、家庭治疗:
通过系统式家庭治疗改善家庭互动模式,特别关注父母教养方式调整。治疗重点包括减少就餐冲突、建立良性沟通机制,帮助家庭成员理解疾病的心理动力学因素。对存在家庭功能严重失调者需配合多家庭团体治疗。
4、药物治疗:
针对共病症状可短期使用奥氮平改善进食焦虑,氟西汀治疗伴随的强迫症状。存在严重抑郁时可考虑米氮平,但需注意12岁以下儿童使用抗抑郁药的黑框警告。所有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儿童用药指南。
5、住院治疗:
当出现心动过缓、电解质紊乱等躯体并发症时需紧急住院。医疗团队会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电解质校正及渐进式营养重建。对于反复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病例,可考虑转介至专科进食障碍治疗中心。
日常护理需营造轻松的就餐环境,避免强迫进食引发对抗。可选择营养密度高的牛油果、坚果酱等食物,采用少量多餐方式。家长应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曲线,鼓励非体重相关的积极反馈。恢复期可适当参与瑜伽、游泳等低强度运动,但需避免过度能量消耗。出现体重持续下降或闭经超过3个月时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