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血管病的症状主要包括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皮肤温度异常、溃疡或坏疽、肢体麻木或无力。
1、间歇性跛行:
表现为行走时下肢肌肉疼痛、痉挛或疲乏,休息后可缓解。这是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肌肉缺血缺氧的典型表现,常见于小腿腓肠肌区域。症状严重程度与血管狭窄程度相关,轻者仅长距离行走后出现,重者短距离即发作。
2、静息痛:
疾病进展期可出现夜间静息痛,患者平卧时足部出现持续性剧痛,需下垂肢体才能缓解。提示肢体远端严重缺血,常见于糖尿病足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晚期。疼痛多始于足趾,逐渐向近端发展,常伴有皮肤苍白或发绀。
3、皮肤温度异常:
患肢皮肤温度降低,触摸时可感知明显温差,严重者出现皮肤颜色改变苍白、紫红或青紫。动脉病变时肢体远端冰凉,静脉病变则可能局部发热。长期缺血可导致皮肤干燥、脱屑、汗毛脱落等营养性改变。
4、溃疡或坏疽:
晚期患者足趾、足跟等受压部位出现难以愈合的溃疡,边缘整齐呈凿缘样,基底苍白无渗液。动脉性溃疡疼痛剧烈,静脉性溃疡多伴色素沉着和水肿。坏疽表现为组织发黑、干瘪,可能继发感染产生恶臭。
5、肢体麻木或无力:
神经缺血导致感觉异常,如蚁走感、针刺感或袜套样感觉减退。慢性缺血可致肌肉萎缩、腱反射减弱。急性动脉栓塞时突发肢体麻木、运动障碍,需紧急处理。
建议患者避免吸烟、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冬季注意肢体保暖但避免直接热敷。每日检查足部皮肤,选择宽松鞋袜避免摩擦。适度进行步行锻炼如每天30分钟间歇行走,促进侧支循环建立。饮食应低盐低脂,增加深海鱼类和维生素E摄入。出现持续性疼痛、皮肤溃疡或温度骤变时需立即血管外科就诊,必要时进行血管超声或CT造影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