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包虫病不会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染。该疾病主要通过接触被虫卵污染的土壤、水源或食物传播,属于寄生虫感染范畴。
1、传播途径与高危因素:
肝包虫病由棘球绦虫幼虫寄生引起,主要传播源为犬科动物粪便中的虫卵。人类感染多因误食被虫卵污染的生蔬菜、未洗净瓜果或接触病犬后未清洁双手。牧民、屠宰场工作者等频繁接触动物的人群风险较高。虫卵在人体内孵化后经血液迁移至肝脏形成囊肿,此过程不具传染性。
2、疾病发展与预防措施:
早期肝包虫囊肿可能无明显症状,随囊肿增大会出现右上腹隐痛、消化不良等表现。预防关键在于切断传播链:接触动物后彻底洗手,避免饮用生水,生食蔬菜水果需用流水冲洗至少30秒。牧区应定期为犬类驱虫,病畜内脏需深埋处理防止虫卵扩散。
日常需保持饮食卫生,生熟食砧板分开使用,处理动物内脏时佩戴手套。若出现持续腹痛、皮肤黄染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确诊后需遵医嘱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术后需定期复查超声观察恢复情况。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囊肿破裂。高蛋白饮食可促进组织修复,但需确保肉类充分煮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