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足跟痛可通过非甾体抗炎药、局部外用药、肌肉松弛剂等方式缓解,通常由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运动损伤、肥胖、长期站立等因素引起。

1、非甾体抗炎药:

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等药物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足跟部炎症反应与疼痛。适用于急性发作期或慢性疼痛伴随红肿症状,需注意胃肠道刺激风险,避免空腹服用。

2、局部外用药:

氟比洛芬凝胶贴膏、酮洛芬乳膏等透皮制剂能直接作用于疼痛部位,减少全身副作用。每日涂抹2-3次配合按摩可促进吸收,皮肤破损处禁用。

3、肌肉松弛剂:

盐酸乙哌立松、氯唑沙宗可缓解足底筋膜及小腿肌肉痉挛。多用于伴随腓肠肌紧张的情况,可能出现嗜睡副作用,建议夜间服用。

4、跟骨骨刺:

可能与足弓结构异常、钙盐沉积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晨起第一步剧痛、行走后减轻。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可短期缓解症状,冲击波治疗促进微循环修复。

5、足底筋膜炎:

可能与过度运动、鞋具不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足跟深部刺痛、长时间休息后加重。定制矫形鞋垫分散压力,夜间使用足踝支具保持筋膜伸展。

日常建议选择足弓支撑运动鞋,避免赤足行走;每日进行足底筋膜拉伸台阶悬踵、毛巾抓握、小腿三头肌放松;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荷。若疼痛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夜间静息痛,需排除应力性骨折或跟腱病变,建议骨科就诊结合X光或MRI检查。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眼睛几度为高度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