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囊性包块指子宫内出现的充满液体的囊状结构,可能由生理性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囊性变、慢性盆腔炎或先天性发育异常等因素引起。
1、生理性囊肿:
排卵后形成的黄体囊肿或未破裂卵泡形成的滤泡囊肿属于生理性改变,多数在2-3个月经周期后自行消退。超声检查显示薄壁无回声区,直径通常小于5厘米,无需特殊治疗,建议定期复查观察变化。
2、子宫内膜异位:
异位子宫内膜在子宫肌层形成的腺肌症囊肿,或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巧克力囊肿可能向子宫方向生长。可能与经血逆流、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进行性痛经、性交疼痛。药物治疗选择地诺孕素、GnRH-a或短效避孕药,保守手术可进行囊肿剥离。
3、肌瘤囊性变:
子宫肌瘤内部缺血坏死液化形成囊腔,多见于绝经前后妇女。超声显示肌瘤内部出现不规则液性暗区,可能伴随月经量增多、下腹坠胀。无症状者定期随访,症状明显者可行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动脉栓塞术。
4、炎性包块:
慢性盆腔炎导致输卵管卵巢脓肿与子宫粘连形成的炎性包块,常见于反复感染或治疗不彻底者。表现为下腹隐痛、异常阴道分泌物,急性发作时伴发热。需足疗程使用头孢曲松联合多西环素,形成脓肿需穿刺引流。
5、发育异常:
苗勒管融合异常形成的子宫先天性囊肿,如宫颈纳氏囊肿或副中肾管囊肿。多数为单房薄壁囊肿,常无症状,偶见异常阴道排液。直径大于4厘米或有压迫症状时需行宫腔镜或腹腔镜下囊肿切除术。
日常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感染,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减少经血逆流风险。适度进行瑜伽、游泳等低强度运动改善盆腔血液循环,饮食注意增加深色蔬菜和亚麻籽摄入,限制高糖高脂食物。出现异常阴道流血、持续腹痛或包块短期内增大需及时妇科就诊,每6-12个月复查超声监测变化,绝经后妇女新发囊肿建议积极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