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湿肺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呻吟、发绀等症状,通常由肺部液体吸收延迟引起。临床表现主要有呼吸频率增快、鼻翼扇动、三凹征、肺部湿啰音、血氧饱和度下降。
1、呼吸频率增快:
患儿呼吸频率常超过60次/分钟,是湿肺最早出现的症状。由于肺泡内残留液体影响气体交换,机体代偿性加快呼吸。听诊可闻及细湿啰音,胸片显示肺野透亮度降低伴网状影。多数病例在生后24-48小时内症状逐渐缓解。
2、鼻翼扇动:
新生儿吸气时出现鼻翼扩张现象,提示存在呼吸困难。这与肺顺应性下降、呼吸做功增加有关。观察可见患儿每次吸气时鼻孔明显扩张,严重者伴随头部点头样运动。需与先天性鼻道畸形进行鉴别。
3、三凹征:
表现为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及肋间隙在吸气时凹陷,反映呼吸肌代偿性收缩。这种体征提示存在中度以上通气障碍,常见于出生后2-6小时。监测血氧可发现轻度低氧血症,动脉血气分析显示pH值正常或轻度降低。
4、肺部湿啰音:
听诊双肺可闻及细湿啰音,以肺底部为著。这是肺泡内液体震动产生的特征性体征,需与肺炎、胎粪吸入综合征鉴别。胸部X线可见肺门纹理增粗、叶间胸膜增厚,但无实变征象。
5、血氧饱和度下降:
经皮血氧饱和度常波动在85%-93%,严重者可低于80%。氧合障碍与肺内动静脉分流增加有关。多数患儿只需低浓度氧疗30%-40%,持续超过12小时不缓解需警惕其他肺部疾病。
保持适宜环境温度24-26℃和湿度50%-60%有助于症状缓解。喂养时采取少量多次方式,避免呛奶加重呼吸困难。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肤色变化,若出现呼吸暂停或血氧持续低于90%应及时就医。多数患儿预后良好,症状多在72小时内自行消退,无需特殊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