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淤积型肝炎本身不具有传染性。该疾病是肝内胆汁排泄障碍引发的炎症反应,传染性取决于具体病因,如病毒性肝炎合并胆汁淤积时才可能传播。
一、非传染性胆汁淤积型肝炎:
多数胆汁淤积型肝炎由药物毒性、自身免疫异常或代谢性疾病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如抗生素、抗结核药等可诱发胆汁淤积;自身免疫性肝炎伴随抗线粒体抗体阳性时易出现胆汁淤积表现;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也属于非传染类型。这类患者无需隔离,日常接触不会传播疾病。
二、可能伴传染性的情况:
若胆汁淤积由乙型肝炎病毒或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则需警惕血液和体液传播风险。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性接触或共用注射器传播;戊型肝炎则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此类患者需避免共用剃须刀等个人物品,家庭成员建议接种乙肝疫苗。
胆汁淤积型肝炎患者应保持低脂饮食,减少动物内脏、油炸食品摄入以减轻肝脏负担,适量补充维生素K改善凝血功能。日常需监测皮肤瘙痒、黄疸程度变化,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合并病毒性肝炎者需定期复查肝功能与病毒载量,接触者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相应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