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反流可通过奥美拉唑、雷贝拉唑、铝碳酸镁等药物治疗,通常由胃酸分泌过多、食管下括约肌松弛、胃排空延迟、食管黏膜防御功能下降、腹内压增高等原因引起。
1、抑酸药物:
质子泵抑制剂是治疗食管反流的主要药物,通过抑制胃壁细胞H+-K+-ATP酶减少胃酸分泌。奥美拉唑可快速缓解烧心症状,雷贝拉唑作用时间更持久,埃索美拉唑对夜间酸突破现象控制效果较好。这类药物需连续服用4-8周。
2、黏膜保护剂:
铝碳酸镁可中和胃酸并在食管黏膜形成保护层,硫糖铝能与糜烂黏膜结合形成屏障。这类药物适合餐后及睡前服用,能缓解胃酸对食管的腐蚀作用,改善胸骨后疼痛症状。
3、促动力药物:
多潘立酮可增强食管下括约肌张力,莫沙必利能加速胃排空。这类药物适用于伴有胃胀、嗳气的患者,通过改善胃肠动力减少反流发生频率,需饭前15-30分钟服用。
4、H2受体拮抗剂:
法莫替丁通过阻断组胺H2受体抑制胃酸分泌,雷尼替丁作用较西咪替丁更强。适用于轻中度反流患者或作为质子泵抑制剂的辅助治疗,对夜间酸分泌抑制效果明显。
5、联合用药:
质子泵抑制剂联合促动力药物可协同增效,顽固性反流可加用巴氯芬降低一过性食管下括约肌松弛频率。合并胆汁反流时需配合熊去氧胆酸,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应进行根除治疗。
药物治疗期间需配合低脂饮食,避免巧克力、薄荷、咖啡等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食物。餐后2小时内保持直立位,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超重患者应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避免紧身衣物增加腹压。症状控制后应逐渐减量停药,反复发作需长期维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