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阻断可通过暴露后预防用药、伤口处理、暴露源检测、心理干预、定期随访等方式干预。艾滋病阻断通常由高危性行为、职业暴露、共用注射器、母婴传播、血液接触等原因引起。
1、暴露后预防:
发生HIV暴露后72小时内需启动暴露后预防PEP,常用药物组合包括替诺福韦+恩曲他滨+多替拉韦,疗程持续28天。阻断效果与用药时机密切相关,2小时内服药成功率可达95%以上。
2、伤口应急处置:
皮肤黏膜接触可疑体液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冲洗15分钟,眼睛暴露需用生理盐水持续冲洗。深部伤口需挤出污染血液,避免使用腐蚀性消毒剂。职业暴露需在1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科。
3、暴露源评估:
需对传染源进行HIV抗体快速检测,窗口期暴露需结合核酸检测。医务人员暴露需评估暴露物病毒载量,接触精液、阴道分泌物的风险高于唾液。暴露源为静脉吸毒者时建议加强阻断方案。
4、心理支持干预:
阻断期间可能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专业机构可提供认知行为疗法。建议记录用药不良反应,常见头晕恶心症状多在2周内缓解。服药依从性直接影响阻断成功率。
5、医学监测随访:
用药结束后需在第1、3、6个月进行HIV抗体检测。监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警惕齐多夫定引起的骨髓抑制。高风险暴露者建议每3个月复查直至排除感染。
阻断期间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蛋白质,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药物代谢负担。全程使用安全套防止二次暴露,密切接触者需同步检测。职业暴露者3个月内禁止献血,所有衣物需高温消毒处理。阻断成功后仍需坚持安全性行为,定期进行HIV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