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脑膜炎可能由B族链球菌感染、大肠杆菌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李斯特菌感染、医源性操作污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抗病毒治疗、支持治疗、手术引流、免疫调节等方式干预。
1、B族链球菌:
围产期母婴垂直传播是主要感染途径,早产儿因免疫缺陷更易发病。患儿表现为发热或低体温、喂养困难、前囟膨隆。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曲松是常用抗生素选择,需结合腰椎穿刺结果调整疗程。
2、大肠杆菌:
产道定植菌通过破损黏膜入侵,K1血清型菌株具有较强血脑屏障穿透力。典型症状包括惊厥发作、意识障碍、角弓反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联合脑室给药可改善预后,脑积水患儿需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3、疱疹病毒:
母亲生殖器疱疹导致产时感染,病毒沿三叉神经扩散至中枢。皮肤疱疹伴局灶性抽搐是特征性表现,脑脊液PCR检测可确诊。阿昔洛韦静脉滴注需持续21天,严重病例需辅助机械通气治疗。
4、李斯特菌:
孕妇摄入污染乳制品引发宫内感染,细菌通过胎盘血行传播。患儿出现呼吸暂停、肝脾肿大等全身感染体征,血培养阳性率达90%。氨苄西林联合庆大霉素用药14天,并发脑脓肿时需立体定向穿刺引流。
5、医源性因素:
新生儿重症监护中气管插管、脐静脉置管等操作增加感染风险。迟发型脑膜炎多伴血小板减少和代谢性酸中毒。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覆盖耐药菌,脑室炎患者需行Ommaya囊植入术。
母乳喂养可提供分泌型IgA增强肠道免疫屏障,每日进行抚触刺激促进神经系统修复。维持室温26-28℃避免低体温加重脑损伤,采用鸟巢式体位减少惊厥发作。出院后定期进行Gesell发育量表评估,发现运动落后需早期介入康复训练。母亲妊娠期需规范筛查GBS携带状态,分娩前4小时完成抗生素预防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