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抗过敏的注射药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5-06-17 07:24 相关企业:复禾医药

抗过敏的注射药物主要有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盐酸异丙嗪注射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肾上腺素注射液、马来酸氯苯那敏注射液等。这些药物适用于严重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等紧急情况,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一、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属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强效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该药能迅速减轻过敏引起的组织水肿和炎症反应,常用于严重过敏性皮炎、药物过敏反应等。使用后可能出现血糖升高、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长期使用需监测肾上腺功能。

二、盐酸异丙嗪注射液

盐酸异丙嗪注射液是吩噻嗪类抗组胺药,通过阻断H1受体缓解过敏症状。对荨麻疹、血清病等过敏性疾病效果显著,兼具镇静作用。需注意该药可能引起嗜睡、体位性低血压,青光眼患者慎用,禁止与中枢抑制剂联用。

三、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通过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过敏症状,特别适用于钙缺乏相关的过敏性疾病。对血管神经性水肿、湿疹急性发作有缓解作用。注射时需缓慢推注,避免外渗导致组织坏死,高钙血症患者禁用。

四、肾上腺素注射液

肾上腺素注射液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通过激动α和β受体快速缓解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该药能收缩血管、兴奋心脏,但可能引发心悸、血压骤升等反应,冠心病患者需谨慎使用。

五、马来酸氯苯那敏注射液

马来酸氯苯那敏注射液为第一代抗组胺药,对过敏性鼻炎、结膜炎等速发型过敏反应有效。起效快但作用时间短,常见口干、头晕等副作用,服药期间应避免驾驶和操作精密仪器。

使用抗过敏注射药物期间应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保持充足休息。饮食清淡,减少海鲜、坚果等易致敏食物摄入。注射后需观察30分钟以上,出现胸闷、皮疹加重等不适立即告知过敏体质患者建议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定期进行过敏原检测以预防复发。严重过敏反应治愈后仍需随访,评估是否需要长期免疫调节治疗。

上一篇:如何灌肠才能灌干净 下一篇:腋下毛囊堵塞怎么疏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