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可辅助筛查卵巢癌,但确诊需结合肿瘤标志物检测、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活检。
1、B超筛查作用:
经阴道或腹部B超能观察卵巢形态、大小及异常肿块,对直径>3cm的囊肿或实性占位敏感度达80%。典型恶性征象包括囊实性混合回声、乳头状突起、血流信号丰富,但早期卵巢癌可能仅表现为卵巢轻微增大。
2、肿瘤标志物联检:
CA125联合HE4检测可提升特异性,约80%晚期卵巢癌患者CA125>35U/mL。需注意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良性疾病也可能导致CA125轻度升高,需结合影像学动态监测。
3、CT/MRI精准分期:
增强CT能清晰显示腹膜转移、淋巴结肿大及远处器官侵犯,MRI对软组织分辨率更高,可鉴别肿块来源。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肿瘤FIGO分期,指导手术方案制定。
4、病理活检确诊:
腹腔镜或开腹手术获取组织标本是金标准,病理分型包括浆液性癌、黏液性癌等。术中冰冻切片可快速判断性质,免疫组化检测BRCA基因突变有助于靶向治疗选择。
5、高危人群监测:
BRCA突变携带者建议每6个月进行TVUS+CA125联合筛查,有家族史者需行遗传咨询。绝经后女性出现持续腹胀、尿频等报警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及深海鱼类摄入,规律进行有氧运动。40岁以上女性每年妇科检查时建议增加盆腔B超项目,长期服用避孕药可降低卵巢癌风险。出现异常阴道流血、持续腹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