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可通过索磷布韦、达拉他韦、格卡瑞韦等抗病毒药物治疗,通常由HCV病毒感染、血液传播等因素引起。
1、直接抗病毒药:
索磷布韦通过抑制HCV病毒NS5B聚合酶阻断病毒复制,与雷迪帕韦联用可提高治愈率。达拉他韦针对NS5A蛋白发挥作用,对基因1型病毒效果显著。这类药物需持续服用8-12周,治疗期间需监测肝功能。
2、蛋白酶抑制剂:
格卡瑞韦联合匹布他韦组成复合制剂,通过抑制NS3/4A蛋白酶干扰病毒组装。该方案对基因1-6型均有效,可能出现头痛或疲劳等轻微副作用。治疗期间需避免与抗酸药同服。
3、干扰素联合疗法:
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曾为标准方案,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抑制病毒。可能引发发热、抑郁等不良反应,现多用于特殊基因型或资源有限地区。治疗周期需24-48周。
4、新型复合制剂:
艾尔巴韦与格拉瑞韦复合制剂针对NS3和NS5A双靶点,每日一次口服方便。对肝硬化患者需调整剂量,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和腹泻。治愈率可达95%以上。
5、耐药应对方案:
针对耐药株可采用索磷布韦联合维帕他韦加强效组合,必要时加入利巴韦林。治疗前应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出现病毒突破时需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丙型肝炎患者需严格戒酒并控制脂肪摄入,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增强体质。定期复查HCV-RNA载量及肝脏弹性检测,避免食用生冷海鲜防止重复感染。家庭成员应筛查抗体并避免共用剃须刀等物品,育龄女性完成治疗后需避孕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