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蛋白血症可能由营养不良、消化吸收障碍、肝脏合成功能下降、肾脏丢失蛋白、慢性炎症消耗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水肿、乏力、免疫力下降、伤口愈合延迟、皮肤干燥等症状。
1、水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导致组织间隙水分滞留,常见于双下肢或眼睑。轻度可通过高蛋白饮食如鸡蛋、鱼肉、豆制品改善,重度需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
2、乏力:蛋白质缺乏影响肌肉合成与能量代谢,伴随活动耐力下降。每日摄入1.2-1.5g/kg优质蛋白,优先选择乳清蛋白、瘦牛肉、藜麦等易吸收来源。
3、免疫力下降:免疫球蛋白合成不足易引发反复感染。建议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补充维生素A胡萝卜、动物肝脏和锌牡蛎、坚果增强免疫功能。
4、伤口愈合延迟:胶原蛋白合成障碍导致修复缓慢。局部使用生长因子凝胶,增加维生素C柑橘、彩椒和精氨酸海参、核桃摄入促进创面愈合。
5、皮肤干燥:表皮蛋白质减少引发角质层脱水。外用含尿素或神经酰胺的保湿剂,内服亚麻籽油、深海鱼类补充必需脂肪酸。
日常需监测血清白蛋白水平,合并肝硬化或肾病综合征患者需限制钠盐摄入。推荐每日30分钟快走或游泳等有氧运动促进蛋白质合成,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肌肉分解。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减少油炸食物对蛋白质的破坏。长期营养不良者需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量,避免突然高蛋白饮食加重肝肾负担。出现胸腔积液或顽固性水肿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