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术后通常需使用抗生素类、激素类和非甾体抗炎类眼药水预防感染和减轻炎症反应,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和普拉洛芬滴眼液。
1、抗生素类: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是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物,能有效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术后使用可预防切口感染。妥布霉素滴眼液则针对铜绿假单胞菌等耐药菌株,与激素联用可增强抗炎效果。使用周期一般为1-2周,需注意观察是否出现结膜充血等过敏反应。
2、激素类:
氟米龙滴眼液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术后角膜水肿,适用于炎症反应较重者。妥布霉素地塞米松复方制剂兼具抗炎抗菌作用,但需监测眼压变化。激素类药物使用不宜超过4周,糖尿病患者需谨慎使用。
3、非甾体类:
普拉洛芬滴眼液能阻断环氧化酶通路,缓解术后疼痛和畏光症状。溴芬酸钠滴眼液对黄斑囊样水肿有预防作用。这类药物不影响眼压,但可能引起角膜上皮点状脱落,需配合人工泪液使用。
4、人工泪液:
玻璃酸钠滴眼液可改善术后干眼症状,促进角膜上皮修复。聚乙二醇滴眼液能稳定泪膜,缓解异物感。建议选择不含防腐剂的剂型,每日使用4-6次,持续至泪液分泌恢复正常。
5、散瞳药物:
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用于防止虹膜后粘连,术后前3天每日使用1次。需注意可能诱发青光眼急性发作,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禁用。用药后会出现暂时性视物模糊,应避免驾驶操作。
术后3个月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揉眼。饮食宜补充维生素A、C和锌元素,多食用深色蔬菜和深海鱼。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定期复查眼压、角膜曲率和眼底情况,若出现眼痛、视力骤降需立即就诊。恢复期可进行眼球转动训练,但禁止游泳和蒸汽浴等可能引起感染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