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在出现性能衰退、无法满足听力需求或机体损伤时需要更换。主要情况包括听力变化、设备老化、技术落后、物理损坏以及医学建议。
1、听力变化:
当用户听力水平发生显著变化时,原有助听器的增益参数可能不再匹配。例如老年性耳聋进展或突发性耳聋后,需通过专业听力师重新评估,调整频响曲线。若现有设备无法通过软件调试适应新阈值,则需更换更高功率或全频段可编程机型。
2、设备老化:
助听器平均使用寿命为3-5年,麦克风、受话器等核心元件会逐渐老化。表现为声音失真、信噪比下降或频繁维修,维修成本超过设备残值50%时建议更换。数字助听器的芯片性能也会随技术迭代明显落后。
3、技术落后:
早期模拟机或基础数字机缺乏降噪、方向性麦克风等现代功能,在复杂环境中识别率不足。若新型设备具备蓝牙直连、耳鸣掩蔽等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的升级功能,可考虑技术性更换。
4、物理损坏:
外壳开裂导致防潮性能丧失,内部电路受潮腐蚀;受话器振膜破裂引发啸叫;跌落造成元件脱焊等结构性损伤。尤其耳内式助听器因耳道形态变化导致外壳不适配时,需重新取模定制。
5、医学建议:
耳科疾病如中耳炎反复发作、外耳道狭窄等需改变助听器类型;认知障碍患者可能需要自动环境识别机型。术后听力重建或人工耳蜗植入前,也需暂停使用原有设备。
定期清洁助听器防耳垢堵塞,避免高温高湿环境存放。每半年进行听力复查与设备调试,选择降噪性能好的机型可延长适用周期。耳背式助听器用户应注意电池仓防汗设计,游泳或沐浴时需使用专用防水盒。听力明显下降或持续耳鸣时应及时就诊,排除突发性耳聋等需医疗干预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