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分娩和分娩镇痛在临床实践中属于同一概念,均指通过医疗手段减轻产妇分娩疼痛,常用硬膜外麻醉、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等技术实现。

1、概念定义:
无痛分娩与分娩镇痛均为医学术语,描述在自然分娩过程中采用麻醉技术阻断疼痛传导。硬膜外麻醉通过导管向硬膜外腔注入罗哌卡因、布比卡因等局部麻醉药物,选择性抑制神经传导;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则结合蛛网膜下腔单次给药与硬膜外持续给药优势。
2、技术实施:
临床操作需由麻醉医师执行,包括体位摆放、消毒铺巾、穿刺置管等步骤。实施时机通常选择第一产程活跃期宫口开3cm后,需持续监测胎心、宫缩及产妇血压变化。芬太尼、舒芬太尼等阿片类药物可能作为辅助用药增强镇痛效果。
3、适应范围:
适用于绝大多数自然分娩产妇,但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穿刺部位感染、颅内高压等情况需禁忌。可能与产程延长、器械助产率上升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暂时性低血压、皮肤瘙痒等轻微不良反应。
4、效果差异:
不同麻醉方式存在镇痛强度差异,硬膜外麻醉可保留产妇运动功能实现"可行走的镇痛",而腰麻起效更快。药物浓度调整可形成镇痛梯度,满足不同产程阶段的疼痛管理需求。
5、认知误区:
部分群体误认为无痛分娩完全消除疼痛,实际是将其控制在可耐受范围VAS评分≤3分。与全身麻醉不同,该技术不影响产妇意识,可主动参与分娩过程。

建议产妇在孕晚期参加分娩镇痛宣教课程,了解技术原理与操作流程。产前评估需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分娩期间保持侧卧位避免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产后早期可进行凯格尔运动促进盆底肌恢复,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纤维食物预防便秘。出现头痛、下肢麻木等异常症状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